温纳动态

开学了,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?

2025-08-25

  暑假的悠闲还在脑海萦绕,开学的日程已悄然临近。从自由散漫的假期切换到规律紧张的校园生活,不少学生难免会感到焦虑、抵触。其实,做好心理准备无需复杂步骤,抓住这4个要点,就能平稳开启新学期。




01

接纳开学焦虑,别和情绪硬碰硬

一想到开学要面对未完成的作业、陌生的同学或繁重的课程,很多人会心慌、失眠,甚至忍不住抱怨“不想开学”。但别因此责怪自己“矫情”,这种情绪本质是“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反应”,就像从夏天突然进入秋天会觉得凉一样正常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说:“我现在有点怕开学,是因为还没适应新节奏,慢慢来就好。”当你不再压抑或对抗焦虑,而是轻轻“接住”它,比如把担心的事写在纸上,会发现那些模糊的恐惧其实没那么可怕,情绪也会慢慢平复。



02

提前调整作息,给身体“缓冲期”

假期里熬到凌晨、睡到中午的作息,若开学当天突然切换到早睡早起,身体和心理都会难以承受,很可能导致开学后上课犯困、注意力不集中。与其等到开学前一天“突击调整”,不如现在就行动: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分钟、早起15分钟,比如今天凌晨1点睡、中午12点起,明天就调整到0:45睡、11:45起,循序渐进靠近上学作息。同时,白天减少长时间卧床、刷手机的时间,多出门散步或做些简单运动,让身体逐渐适应“白天清醒、晚上休息”的节奏,开学后就不会因作息混乱而格外疲惫。



03

梳理学习任务,把“压力”拆成“小事”

很多学生怕开学,是因为一想到“要学那么多科目”“作业堆成山”就感到无从下手。其实,与其被笼统的压力吓住,不如主动梳理任务:拿出一张纸,写下开学前要完成的事,比如“今天写完语文作文”“明天整理上学期的错题本”“后天准备好新学期的文具”;再简单规划新学期的学习目标,比如“这学期数学要多练计算题”“每周背3篇英语课文”。每完成一项任务就打个勾,看着清单上的勾越来越多,会发现“准备开学”其实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,没想象中那么难,心里的踏实感也会随之增加。



04

主动建立期待,给新学期“加点甜”

若总盯着开学的“压力”,难免会越来越抵触。不妨换个角度,给自己找一些期待开学的理由:比如“开学能和好久没见的好朋友一起吃饭、聊暑假趣事”“新学期的美术课要学水彩,我早就想试试了”“学校食堂新开了汉堡窗口,一定要去尝尝”。也可以提前做些和校园相关的小事,比如翻一翻新学期的课本,看看里面有趣的知识点;或者和同学约定开学后一起参加社团活动。当你心里装着这些“小期待”,对开学的抵触会慢慢减少,反而会生出“有点想快点开学”的心情。


  开学不是“被迫开启的辛苦模式”,而是“充满新可能的成长旅程”。不需要逼自己立刻“满血复活”,只要做好这4点,接纳情绪、调整状态、梳理任务、建立期待,就能一步步适应新学期,在校园里收获新的进步与快乐。